日前,國家統計局官方1月份制造業PMI數據與財新PMI(原匯豐PMI)數據相繼公布。其中,官方PMI數據為49.4%,比上月下降0.3個百分點,創下自2012年8月以來的40個月新低。而財新PMI數據則報48.4,較前值48.2略有增長。盡管兩者數值上略有差異,但均位于榮枯線下。
官方PMI數據分企業規模看,大型企業PMI為50.3%,比上月回落0.6個百分點,高于臨界點;中型企業PMI為49.0%,比上月下降0.6個百分點,繼續處于臨界點下方;小型企業PMI為46.1%,雖高于上月1.2個百分點,但持續位于收縮區間。而從12個分項指數來看,在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,生產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于臨界點,新訂單指數、從業人員指數和原材料庫存指數均低于臨界點。
指數回落,有一定的季節因素影響。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解釋,從歷史數據上看,受元旦及春節臨近等因素影響,每年1月份制造業生產活動大多有所減少,市場供需放緩。其次,在當前化解過剩產能和去庫存階段,部分企業主動減少產量和降低庫存導致指數回落。另一方面,近期國內外經濟增長持續放緩,需求總體偏弱,進出口受到一定程度影響。
結合細分指數來看,1月份經濟運行具有一定積極變化,穩中向好態勢繼續發展。其中,消費品制造業PMI為57.8%,分別高于上月和去年同期3.4和2.1個百分點,呈持續上升態勢,對穩增長的支撐作用持續增強。其次,去庫存活動持續加快,原材料價格跌勢趨穩。受供給側改革利好帶動,鋼鐵行業PMI指數明顯回升,升幅達到5個百分點。
而同期公布的財新PMI數據顯示,1月制造業產出指數仍處于收縮區間,且降幅有所擴大。受訪廠商反映,市況相對疲弱,新訂單減少,導致廠商減產。新業務總量仍在下降,但降幅已放緩至7個月來最輕微,不過新接出口訂單指數降幅擴大。受訂單、產出低迷影響,1月中國制造業用工進一步收縮,創下4個月以來最大減幅。月內減少用工的廠商普遍表示,鑒于工作量不足,公司采取了壓縮規模的措施,員工自愿離職后不再填補空缺。需求減弱導致廠商繼續降低產品價格,此輪價格下降趨勢已延續至18個月,但1月降幅放緩至2015年6月來最輕微。